手机端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健康 > 正文

幼儿生长发育生理指标 婴儿的生理有哪些特点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幼儿生长发育生理指标的一些知识点,和婴儿的生理有哪些特点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婴儿的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幼儿生长发育生理指标的一些知识点,和婴儿的生理有哪些特点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婴儿的生理有哪些特点

婴儿(新生儿)的生理有哪些特点?

幼儿生长发育生理指标 婴儿的生理有哪些特点

新生儿天生具备一些生理特点,妈妈早了解早放松。

1、新生儿黄疸

80%的新生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眼白、额头的皮肤、脸蛋的皮肤、胸部的皮肤会变黄,使用黄疸经皮测试仪测量发现数值偏高。

这是因为新生儿肾脏功能不全,不能将体内多余的胆红素通过尿液排出,而是残余在体内造成的。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会在7-10天消退,再晚一些的回到1-3个月消退。我家的两个宝宝都是在40多天消退的。

2、新生儿腹泻

新生儿刚出生几天会排出黑色的胎便,大约3天后便便慢慢变为绿色而后变黄。

新生儿的主食就是母乳,母乳中乳清蛋白比较多,新生儿的正常便便是稀软的金黄色,每天排便次数也很多,6–8次甚至10次都有可能,不要误以为宝宝拉肚子。

3、新生儿溢奶

新生儿的胃是平的,胃入口处贲门的括约肌比较松弛,吃奶时,奶液不容易进入肠道,而会返回食道,从嘴中溢出来。

所以喂奶后要注意拍嗝、不要立即放下宝宝。宝宝睡觉用的床铺稍微有个倾斜角度,并让宝宝的头部侧向一边,防止奶液倒吸,导致窒息。

4、新生儿惊吓

新生儿容易出现一惊一乍的现象,当外界环境中突然出现很大的声音时,宝宝会被吓得大哭不止。这是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造成的,宝宝睡觉时打好襁抱会改善这一问题。

5、新生儿出汗

新生儿的手心、脚心、头部容易出汗,不是因为缺钙引起的盗汗,而是因为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造成的。要注意环境温湿度,注意不要给宝宝穿太多。

婴儿(新生儿)具备一些生理特点,早了解这些知识,照顾新生儿时就不那么紧张了。

新晋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青云计划获奖者,获多平台原创邀约。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原创!

一年级女生生理需要懂的知识

清洁,卫生,干净即可,不需要懂的太多,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在讲解清楚比较合适。现代孩子吃的好,发育都比较早,好多知识都是从网络上了解到了。

婴幼儿脊柱发育黄金期是什么时候

1、第一个生理弯曲:3个月左右出现。刚出生的宝宝,脊柱非常柔软,几乎没有弯曲,完全是直的。直到出生3个月左右,才开始有抬头等动作,从而使颈部及背部肌肉得到强化,脊柱也开始形成第一个弯曲——颈椎前凸。

2、第二个生理弯曲:6个月左右出现。当宝宝6个月左右时,大多都可以不用任何支撑就能单独坐着,这时脊柱就会形成第2个弯曲——胸椎后凸。

3、第三个生理弯曲:1岁左右出现。到宝宝1岁前后,开始蹒跚学步时,脊柱才会形成第3个弯曲——腰椎前凸,表现为腰部的脊柱向前凸。虽说宝宝1岁左右就会形成这三个弯曲,但是只有到了6、7岁时,脊柱弯曲才会彻底固定下来。若这期间做了一些伤害宝宝脊柱的行为,对宝宝的伤害那将是一辈子的。而家长的这6个无意识的行为都会伤害到宝宝脊椎。

1、过早竖抱宝宝,竖抱的姿势会增加宝宝脊柱的压力,而宝宝头部的重量基本全部压在颈椎上。3个月以内的宝宝脊柱和颈椎都非常柔软,长期竖抱会容易造成颈椎的损伤和使脊柱出现不正常弯曲,最终导致畸形。月子里的宝宝必须是横抱的,而且要托住宝宝的头和颈:满月后,我们就可以竖着抱宝宝了:可以让宝宝趴在大人肩膀上,大人托住宝宝的颈背,以减少对脊柱的压迫。千万不要一只手托住宝宝屁股,这样的坐姿抱法,会增加宝宝脊柱的压力,对颈部和躯干肌肉发育都不好。

2、抱不离手。很多家长为了宝宝容易入手,常常会采用抱睡。其实抱睡,除了影响孩子进入深度睡眠。更严重的是,抱睡时宝宝身体脊柱处于弯曲状态,长期如此,养成依赖性后难以矫正,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3、过早让宝宝坐立。宝宝的生长发育是遵循一定规律的:“三翻、六坐、八爬……”因为坐姿对脊柱要求非常高。6个月时,宝宝的脊柱才发育到相应的状态,足以承受身体的重量。过早的让宝宝坐,脊柱会变得脆弱并影响发育,甚至弯曲变形。

如果孩子6个月以后还不会坐怎么办呢?其实每个孩子的发育情况都不尽相同。如果宝宝的生长发育指标都正常,家长也无需过于担心。此外,也不应让宝宝过早地站立。因为正常情况下,7个月左右,宝宝才能伸直自己的膝。过早站立,宝宝容易形成X形腿或O型腿

3-6岁儿童生长发育有哪些特点

3-6岁的儿童,在医学上称为学龄前期,孩子与外界的接触机会日益增多,因此,孩子处于很活跃的阶段,但生长较缓慢,速度平稳。在3-6岁学龄前儿童的体格发育方面,出现了下列一些特点:体重每年增加不足2千克,身高的增长也比较稳定,每年大约5-7.5厘米。从外表上来看,孩子显得细长了些,因此在这时期儿童的活动量在加大,体力的消耗也增加了,所以家长觉得孩子消瘦了。在体重和身高的测量中,家长会发现两者的增加都比1岁以前慢了许多。

除了身高、体重外,牙齿也有变化。一般来说,小儿在2岁半左右,20个乳牙全部长齐,到6岁左右,在最后1只乳牙的后面、上、下、左、右共长出4个大牙,叫做第一恒磨牙,又叫六龄齿,这是最先长出的恒齿。与此同时,前面上下4只乳牙开始摇起来,按出牙的顺序,逐一脱落并长出恒牙,故儿童在学龄前阶段(3-6岁),家长就可以教他学会刷牙了,要告诉他为什么要刷牙,并让他喜爱刷牙,保持口腔卫生,否则容易发生龋齿。

为了使学龄前儿童健康地生长,家长应给儿童质量较好的食品,保证其营养的需求。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环境的教养的问题,3-6岁的孩子容易养成挑食、偏食、吃零食的习惯,使得孩子不好好吃饭。于是,孩子的消瘦更为明显,身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患各种疾病,应引起家长的注意。

3-6岁儿童身高增长的规律

作为儿童体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身高。3-6岁儿童身高的增长规律与体重的增长一样,是一个相对稳速增长的阶段,每年约增长6-7厘米。但是在学龄前阶段,身高的增长速度相对大于体重的增加速度(体重每年仅增加约2千克),所以从外表看来,小儿似乎不象过去那样胖乎乎的,而显得比较瘦长了些。

大约估计2-10岁儿童的身高,可以从下面的简单公式推算:2-10岁小儿身高(厘米)=(实际年龄*7+70)

因此,家长如要知道3-6岁学龄前小儿的身高,不妨用的公式粗略地推算一下。4岁小儿的身高比刚出生的婴儿增加了2倍,比1岁时增加约30%。身高有男女差别,3-6岁儿童,男孩比女孩高出约1厘米。此外,身高也有个体差异,同一年龄的小儿,身高具有一定的正常范围。

身高除受营养、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外,更受遗传的影响。近年来儿童身高也有着逐渐增高的趋势。

3-6岁儿童体重增长的规律

儿童体格发育的另一重要指标为体重,在学龄前阶段增长的速度与1岁以内相比显得慢了不少,平均每年约增加2千克。无怪乎家长发现小儿的胃口似乎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有的家长甚至还会担忧孩子是否有病而使体重的增长减慢,然而这却是3-6岁儿童体重增长的正常规律。

家长如要粗略地知道怎样衡量不同年龄的小儿体重,这里可介绍常用的体重计算公式如下:

1-10岁体重(千克)=实足年龄(岁)*2+7(或8)

按照这一公式,3-6岁学龄前儿童的正常体重大约在15-20千克左右。然而,同一年龄的小儿,体重的个体差异却可以比较大,这往往与营养、疾病等各种因素有关。此外,体重的增长一年四季也不一样,夏天因小儿消耗大,进食少,体重增加不多,而冬春季节则体重增加要多一些,根据实际测量结果,我国儿童的体格发育水平有逐渐提高的趋势。

关于本次幼儿生长发育生理指标和婴儿的生理有哪些特点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360幼儿网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以联系客服处理。